友情链接
电话:400-960-7759 地址: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宣酒大道 66 号
皖ICP备2025084298号-1江苏这个社区,走出了两对遗体捐献志愿者夫妻!
2025年06月25日
在《遗体捐献登记表》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,吴一军长长地叹了口气,走出了社区大门。碧空如洗的天空,白云悠悠飘过,犹如妻子温柔的笑颜,吴一军似乎放下了心头重担,畅快地笑了起来。
“吴一军今年72岁,他的妻子名叫徐小平,去年成功捐献了遗体(角膜)。没想到今年,吴一军也加入到了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。”徐贵桥社区相关负责人道。据其介绍,连吴一军夫妇在内,徐贵桥社区已经拥有了两对遗体捐献志愿者夫妻。从一个人变成一对人,从一对人变成一群人,星星之火,汇聚成文明之焰,让社区面貌在新时代迸发出夺目光芒,展现出惠山高新区“向上”、“向善”的文明风采。
从一个人到一对人
吴一军的妻子徐小平于2007年5月16日填写了《遗体捐献登记表》,成为洛社镇最早一批遗体捐献志愿者。“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,我是蛮难接受的。但是她的态度很坚决,我就尊重她的意愿。”吴一军道,据其介绍,去年1月,徐小平身患重病,弥留之际,她叮嘱吴一军一定要完成遗体捐献的手续。“从咽气到捐献,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,亲朋好友都来不及通知,最后是我和儿子与她简单告别了一下。”
妻子的离开,让吴一军长久地沉浸在悲痛之中。空虚之际,他常常会想起妻子在世时的情景,“退休后,她是社区五星志愿者,在门球裁判领域精益求精,日常生活没有一刻是虚度的。”妻子过世之后,她的名字被刻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,以另一种形式被人们纪念。
吴一军越来越能体会到徐小平当初遗体捐献的初衷,“只要生命一直是在燃烧的,那么身后事就无关紧要。”悲痛之后是理解,吴一军渐渐振作,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支点。“退休前,我是从事宣传工作的,退休后,我就担任基层宣讲员,这一讲就是20多年。”吴一军道。
这位20年基层宣讲员接过精神接力棒,在党课宣讲中精益求精,更用320万字的作品传递着生命价值。奋力笔耕,书写大爱,埋头前行的吴一军,无形中与妻子实现了平行时空的同行,相扶相携,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。
从一对人到两对人
无独有偶,除了吴一军和徐小平夫妇,徐贵桥社区还有一对遗体捐献志愿者夫妇,即丁兴南、张玲夫妇。
丁兴南是社区的“熟面孔”,是大家口中的“热心老丁”,谁家需要修电器等爬上爬下的活儿,只要一个电话,丁兴南必到。2013年1月3日上午,刚过完六十虚岁生日的丁兴南,决定志愿捐献自己的遗体和角膜。他只身乘公交车来到堰桥,找到惠山区政府,进入区红十字会办公室。说明来意后,办公室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丁兴南,并向他详细讲述了捐献遗体自愿、无偿等原则,指导他填写《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》,还一并办理了公证。
2023年,在丁兴南的带动下,妻子张玲也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,夫妻二人志同道合。这对“志愿服务搭档”不仅是惠山区五星级志愿者,其家庭还被评为惠山区文明家庭,而且丁兴南本人曾获评助人为乐江苏好人。
“一个社区,接连走出两对遗体捐献志愿者夫妻,是社区多年来在志愿服务领域深耕细作的结果。这两对夫妻,其实也是社区志愿者群体中的‘明星榜样’。”徐贵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据了解,该社区以“聚心暖心徐贵桥”为服务品牌,组建了强有力的志愿服务队,多年来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度,平均每年服务时长达16000小时,服务人次达11000人次。
目前,徐贵桥社区有中国好人1名,江苏好人1名,陆续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、江苏优秀志愿服务社区、无锡市文明社区、无锡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、惠山区优秀志愿者团队等荣誉称号。
从两对人到一群人
“徐贵桥社区在遗体捐献志愿方面表现突出,归根结底在于‘三献’工作宣传到位、执行有力。”惠山高新区(洛社镇)相关负责人道。
吴一军是基层宣讲者,在日常党课讲授过程中,他积极宣传遗体(器官)捐献的相关知识;丁兴南与张玲在志愿服务工作中,也会向大家积极宣传“三献”的政策,让社会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;镇相关部门全面做好社会宣传、血样采集、捐献再动员和跟踪回访等服务工作。目前,全镇累计采集志愿者血样135人份加入中华骨髓库,已成功实现捐献4例;累计登记捐献遗体(角膜)志愿者28人,成功完成捐献4人;2024年全年完成全血献血478人,成分血48份,献血量达16万毫升,为临床用血提供保障。
以人道为舟,在生命的海洋中传递希望;以博爱为翼,在文明的星空下自由翱翔;以奉献为犁,在时代的沃土上深耕未来。惠山高新区(洛社镇)将持续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精神,用务实创新的笔触,书写新时代的动人故事,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篇章!
(编辑:陈祥诚;资料来源:博爱惠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