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情链接
电话:400-960-7759 地址: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宣酒大道 66 号
皖ICP备2025084298号-1这对九旬老夫妻订下约定,未来用特殊的方式“在一起”!
2025年07月03日
“生前多做事、做好事,身后捐献遗体和器官,不留骨灰和公墓,免得后人麻烦多。”这是家住重庆市江北区,95岁高龄的秦越纲老人嘴边常常挂着的一段话。
1959年7月1日,秦越纲加入中国共产党,如今已有60余年的党龄。因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秦越纲也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一伟大时刻,于是他精心创作了这首歌曲——《友谊万岁》。最近,老人带着他写下的歌曲,来到了重庆市红十字会,分享了他决定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朴素心愿,娓娓道来他简单的一生。
老夫妻也有“浪漫约定”
2014年,秦越纲老人和老伴彭素华被选为重庆市首届金婚婚礼的参与者,在大家的祝福中重温了半个世纪的恩爱。多年前,两位老人曾相约,百年后捐献遗体和器官,不留骨灰,为医学事业做贡献,也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。这是一种精神共鸣的默契,也是一份“生死相随”的深厚情意。但是, 这个约定在最开始却没能得到全家人的支持,因为包括秦越纲女婿在内的很多人对遗体捐献存在误解,“但后来经过我们反复地、耐心地解释,我女婿也逐渐理解了,这是件有利于医学事业发展的好事。”秦越纲老人回忆道。
▲老两口的捐献登记卡
“在得到全家人的同意后,我和老伴就到红十字会完成了捐献登记。”除了向家里人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,秦越纲老人还向周围邻居和朋友广泛宣传,“即使咱们以后不在了,还能帮助到别人,等于自己的生命也得到延续,多好!”好几位邻居听他说得在理,也愿意捐献遗体。有的邻居不方便去办手续,秦越纲就帮忙带回捐献登记表,填好了再给送过去。
发挥余热做好事
退休前,秦越纲在重庆金笔厂车间当工人,后来又做过通讯员、广播员、打字员、档案员,虽然岗位在不断变化,但秦越纲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的工作心态始终未变。退休后,秦越纲依然积极奉献,“无论是在社区,还是在养老站,只要是需要我的地方,我都行!”
年轻时候的秦越纲写得一手好字,深得单位领导及亲朋好友的赞赏,退休后每逢遇到帮忙写字的请求,秦越纲义不容辞地一律接下。小区大门有长长的一坡36步阶梯,因为路况较为复杂,过往路人常常找不到方向,为此,秦越纲寻思着,去跟小区物管商量,能不能做一个醒目的路标,方便大家出行?但物管人员也有难处,设计、制作等等都花费不菲,还要写报告,上级批准了才行。秦越纲一想,这不是困难,他可以自己写!于是,他买来大红纸,亲手书写,并制作了指示牌张贴在小区大门上。这些指示牌醒目又好看,非常奏效,此后很少有人迷路了。物管送来一桶油表示感谢,秦越纲不收,又送来米,还是不收。最后送了奖状,写上他的名字和“模范家庭”,老人欣然收下。
除了在自家小区做好事,秦越纲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他家附近的社区养老站。
每逢过节,社区养老站都需要粘贴对联,接到“指示”的秦越纲,二话不说,“一揽子”包圆所有任务,亲手书写对联。不仅如此,他和老伴还时常去养老站给老人们唱歌,在卡片上写下歌单,只要是老人们想听,都可以直接“下单点”!“尽管我们唱得不专业,但老人们听着开心,也算我们尽了一份心。”此时的秦越纲已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一位老人。因其无私奉献的精神,秦越纲不仅被江北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“最美志愿者”,还曾入选“重庆好人”候选人名单。
岁月虽在秦越纲老人的脸上刻下皱纹,但老人心中的那份热忱与活力却从未褪色。“年轻人要努力,老年人也不甘落后!”秦越纲用一句朴实无华的话,道出了一名老党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,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(编辑:陈祥诚;资料来源:重庆市红十字会)
中兴医用组织库 转自: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